阅读:587回复:0
[原创]无人机航空遥感在农业保险查勘定损中的应用介绍一、无人机航空遥感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范围及方式 1、适用范围 无人机勘察的灾害类型主要是风、雹、涝等局部性、多发性、分散于较大区域的灾害。 2、应用方式 无人机航空遥感工作第一阶段采用无人机航拍影响辅助人工查勘的定损方式,不作为最终理赔的一句。其主要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行灾情总体评估。从宏观上了解灾害的总体损失情况及空间分布,解决被保险人报损不准甚至严重夸大的问题,以有效地防范报损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二是指挥调度查勘理赔力量。根据航拍图片反映的灾害损失情况,可根据灾情严重程度,按照严重守在地区、中等受灾地区和轻度受灾地区分类,科学合理地配置查勘定损力量,及时奔赴受损地区实地进行抽样查勘定损,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并节省查勘时间和人力物力,可提高理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作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的有力依据。基于航拍影像的处理成果数据和图片,客观科学的向政府汇报灾害损失情况,说服力强,防止因政府缺乏有效、准确信息而造成灾情被认为夸大,解决双方对灾情人事的不统一问题。 在长期积累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承保的空间化和基于农作物光谱特性的遥感定损模型,探索无人机航空遥感从承保和理赔的辅助手段到主要手段的转变。 二、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的农作物估损技术 1、作业流程 首先,根据受灾和承保情况,依靠经验判断可能受灾地区,确定飞行区域和路线; 其次,根据事先制定的无人机飞行路线,将无人机运输到起飞地点,对受灾地区进行航拍; 再次,基于航拍信息处理系统,参考承保地块信息,对航拍结果进行地物识别和分类,获取受灾区域的总受灾面积,空间分布和大致的损失程度; 最后,根据航拍影响的处理分析结果,选取典型区域,调度理赔人员实地勘察定损,拍摄实地照片,并对航拍结果进行校验。 2、损失结果精度及其影响 损失结果的评估精度主要受航拍影像分辨率、基础地理信息、理赔经验和实地查勘样本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因无人机的查勘结果不作为最终理赔金额确定的依据,只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受灾情况的评估依据,故损失结果精度对最终赔付的影响不大。 三、无人机航拍于传统查勘理赔方式的对比分析 1、基于精度、效率、成本的对比分析 精度:无人航拍定损精度受影像处理人员的农业灾害专业经验及理赔人员专业经验影响较大,经过1-2年的使用,经过1-2年的使用,各个环节的技术成熟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精度。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从总体损失评估上看,无人机航拍影像辅助人工查勘的定损方式,查勘理赔精度要超过传统的人工查勘理赔方式。主要因为传统的查勘方式覆盖面有限,不可能达到100%,且受查勘人员自身视角的限制,基本为点状数据信息,而无人机航拍影像的使用则增加了面状信息。此方法较适合目前以村为单位统保所对应的理赔方式,但未来如果定损到户,则精度远远不够。 效率: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得损失程度估计配置理赔资源,改善了过去单纯依据报案情况配置资源,受主观影响较大、信息渠道单一的不足,可有效提高理赔效率,降低理赔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缓解目前农险理赔力量缺乏、大灾定损忙不过来的情况。 成本:无人机航拍的费用主要包括无人机租赁和后期影像处理费用,但通过对灾情的总体了解,可以有效的合理地配置查勘理赔力量,降低因盲目查勘定损而产生的资源浪费或不合理支出。需要指出的是,为提高无人机航拍定损技术的精度,未来需要配套推广承保地块的数字化工作,因此,无人机航拍定损技术也是一项需要以战略目光看待,坚持长期投入的项目。 2、替代性分析 目前,无人机航拍技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查勘定损手段,两者相辅相成,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作为传统人工查勘理赔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一方面可以依据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总体评估结果指挥调度地面的实地勘察理赔资源,另一方面无人机航拍定损必须依靠地面信息的辅助,需要以实地查勘结果来校正影像处理评估结果,逐步提高技术的准确性。长远来看,随着定损模型的成熟完善,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极大减少现场理赔工作量。 四、天合数维系列无人机航空遥感工作 目前天合数维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合作,专注在农业保险遥感统计领域的研究。以农业保险精确承保和快速理赔应用为目标,搭建以遥感技术为核心的农业保险遥感专题产品生产服务平台,研制并推广天空地一体化的现场查看设备,实现农业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农作物遥感识别与面积估算、农业灾害危险性评价、农业灾害灾情快速和精确评估等基础信息产品的标准化定制和规模化生产,并与保险业务系统对接,为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业务模式提供支撑。公司研发的保险行业GIS系统在也有为统计共组提供更便利的数据基础。在农业保险查勘过程中,天合数维的天空地一体化评估体系的运用,有效平衡成本和效率。整合标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推动农业保险承保由目录台账式管理到空间信息化管理的转变———锁定目标,管控承保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