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mei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4-11-09
  • 发帖数0
  • QQ
  • 铜币-257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阅读:410回复:0

一幅穿越2000年的地图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10-16 13:19
  越秀区旅游局推出“城市记忆地图” 117个历史古迹展现广州两千年变迁
<p>  广州古城的具体范围有多大?有哪些曾经标志性的建筑已经湮没在岁月中?又有哪些历史建筑仍然伫立?经过近一年的打造,越秀区旅游局日前推出首张&ldquo;广州城市记忆地图&rdquo;,一图在手,将带你穿越广州两千多年历史,重塑对老广州的记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src="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3/1016/20131016072309486.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219px; " /><br />
城市记忆地图背面的古迹指南<br />
<br />
<img alt="穿越2000年的地图" src="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3/1016/20131016072354855.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219px; " /><br />
手绘地图</p>
<p>  近几年,越秀区旅游局根据大量史料进行精心重组和策划,通过市民和游客熟悉且认为生动的方式再现广州城记忆,&ldquo;之前我们推出的旅游地图主要是作为交通指南或美食指引,大多是对现有的景点或美食店的介绍,这次城市记忆地图,与美食与景点无关,主要是寻找城市的历史记忆。&rdquo;越秀区旅游局副局长丁红波介绍。</p>
<p>  丁红波说,市民可以扫描地图上的二维码,快速便捷浏览专门的网页,详尽解读各个地方的历史故事。</p>
<p>  据了解,区旅游局共印制了一万份城市记忆地图,将在2013年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期间,在北京路现场限量免费向市民派发。</p>
<p>  西门、大东门、小北门&hellip;&hellip;地图上的18个&ldquo;清代城门&rdquo;用醒目的红色标注着。&ldquo;我们这次主打清代广州18城门以内的范围,这个范围即是现在越秀区的中心地段,也是广州两千多年的城市中心。&rdquo;丁红波表示。</p>
<p>  据介绍,这张城市记忆地图是以清代广州城坊图作为蓝本,街巷、道路的走向分布则以现在的路面情况为准,因而,在地图上人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哪一条路哪一个街区上,哪些曾经标志性的建筑已经湮没在岁月中,又有哪些历史建筑仍然伫立。</p>
<p>  &ldquo;市民在地图上可以找到清代时广州的18座城门,但现在我们经常听说的就只有西门口、小北门、大东门这几个地方了,事实上,以前的广州城,可以说是城门林立的。&rdquo;丁红波说。记者从地图上看到,18座城门依次标出,分别是大北、小北、大东、西门、大南、文明、归德、太平、五仙、靖海、油栏、竹栏、小东、永清、永兴、小南、东水关、西水关。但1918年10月,民国政府的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实施拆城筑马路,18座城门不复存在。</p>
<p>  9大类共117个历史古迹</p>
<p>  &ldquo;广州城市记忆地图&rdquo;绘制了117个历史古迹,并分为古城墙城门、古街古巷、古城揽胜、清代府衙、儒学史迹、广州老字号、宗教荟萃、民国广州、近现代革命策源地9大类。</p>
<p>  越秀区旅游局旅游科科长李静表示,分为9类是从历史角度进行考虑,&ldquo;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贸都集中在古街古巷里;古城揽胜这一类,目前还是有很多有代表性的古代历史建筑;清代府衙则说明了清代以来整个广州政治、经济中心;儒学史迹反映了古书院文化的历史承载;而民国广州的专栏主要是突出民国建筑;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是现在广州的一个最好的历史资源。&rdquo;</p>
<p>  117个地点分别由棕色和橙色标记,棕色代表&ldquo;历史记忆&rdquo;,而橙色代表&ldquo;现存古迹&rdquo;,市民们可以带着地图去寻找,感受不曾知道的古老回忆。</p>
<p>  已经消失了的广州部分古城门</p>
<p>  归德门</p>
<p>  归德门在今天解放路与大德路相交处,归德门内的直街便是四牌楼,即现在的解放中路。广州拆城前,纵贯全城、能连通北门与归德门直到靖海门边的只有大北门直街、归德门直街和小市街一线(今解放路)。而归德门这一线尤其重要,因为此线之西是满汉八旗驻地,其东边是汉民所居,界限分明,八旗军事衙门沿线分布甚多。</p>
<p>  竹栏门</p>
<p>  竹栏门位于现在一德路与天成路交界处。因这一带曾是竹及竹制品的集散地而得名。现在天成路一带仍以纸品、包装用品和印刷用品的批发生意为主。</p>
<p>  油栏门</p>
<p>  油栏门位于现在一德路与海珠路交界处。油栏门早已不存,海珠南路一带一直是海味干货的批发市场,此处现为广州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所在。竹栏门和油栏门同在一德路上,一德路一带几百年来一直商业十分兴旺之地。</p>
<p>  大东门 小东门</p>
<p>  大东门位于现在中山路与越秀路交界处,1918年大东门以西为惠爱东路,以东为大东路,1948年分别改为中山四路和中山三路。小东门,即永安门,在今越秀区越秀南路与丽水坊、清水濠交界处。</p>
<p>  大北门 小北门</p>
<p>  小北门位于越秀山麓,现址在小北路,路名就因旧时小北门而得名。而大北门则位于今天的解放北路与盘福路交界处。</p>
<p>  大南门 小南门</p>
<p>  大南门,位于现德政中路与文明路交界处。</p>
<p>  小南门,位于现北京路与惠福东路交界处。</p>
<p>  而过去人们以为广州古城墙只有从人民中路到越秀山一段,手绘地图上却告诉你,从现今的大德路、大南路到文明路,一德路、泰康路到万福路,包括越秀中路和北路,都是古城墙的旧址。</p>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