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378回复:0
王康弘: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p> 2013年10月11日上午,中国测绘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综合学术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本届会议以实干 创新 共赢 发展——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助推美丽中国建设</p>
<p> 12日下午以“地理国情监测与智慧城市报告会”为主题的会议在京西宾馆三层第五会议室召开。</p> <p> 王康弘:大家下午好!如果把一个城市比喻人的话智慧城市才是一个完人,我们需要拥有智慧神经,智慧的大脑,就是智能的计算中心,还有视觉和手脚迅捷的服务。</p> <center> <img alt="\" height="300" src="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3/1014/20131014102830384.jpg" width="450" /></center> <p> 从技术上我们要达到一条通途去做。构造神经方面,我们认为采用物联网移动地理信息技术,这点上可以有很多应用。视觉上把二维三维真正融合起来,把城市空间真正的能够虚拟化数字化。把云GIS技术用到智慧城市大脑构建中,还要有地理设计和地理控制方面的能力,把地理能力引入到整个城市的管理中。我们认为智慧城市除了有物联网云计算还要有智慧化的应用。智慧城市应用非常复杂,各个行业从不同的角度,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等都提出了智慧化概念。哪是抓手?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抓手。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时空信息云平台是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演化而来的。它一方面支撑数字城市应用群,同时还有物联网应用群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城市的智慧大厦。</p> <p> 如果我们把云计算中心加上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这两层就构成了云计算的ASSA、PAAS、SAAS。和数字城市相比,数字城市信息数字化、业务流程化、空间可是化都被继承下来了,智慧城市还应该增加动态感知能力、时空数据管理、二三维一体化、移动应用能力、智能分析决策。智慧应用从应用角度来说有六大特点:</p> <p> 云化结构、云服务集成、动态感知信息集成、二三维一体化应用、泛在移动应用、与SNS双向集成。</p> <p> 智慧城市它的应用全景图应该包括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产业,能在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从社会方方面面政治到经济全方位的服务系统。它构成了三大块,三个目标,从智慧民生的角度是保民生,保增长的角度是构建智慧产业。</p> <p> 二、SuperMap对智慧城市的理解</p> <p> 从位置感知包括卫星遥感、视频监控、各种地理监测技术、传输层要把无线网、互联网、广电网介入进来,数据层包括基础地理信息、人口法人、社会经济、三维数据,服务层是IaaaS、DaaS、PaaS、SaaS,应用层包括各个层面应急指挥平台、智慧园区、智慧国土等等。智慧城市系统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2个中心加N个智慧应用。</p> <p> 2个中心是智慧城市云服务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这基础上支撑三到类应用: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和智慧产业。</p> <p> 以智慧政务带动整个智慧城市,政府要提供公益性的支撑,平衡两端就是民生和产业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协调发展。</p> <p> 以时空信息云服务为切入点,构建智慧城市云服务中心。云服务中心怎么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方面要做到硬件资源虚拟化、平台虚拟化、数据资源虚拟化、应用服务虚拟化,在这基础上构建一个门户,门户方面分成社会化云服务门户和政务云服务门户。以这样的方式构建整个智慧城市云服务中心。整个智慧城市还需要有一个数据中心,我们要充分的向美国借鉴,这有待于一个方向,要呼吁测绘地理信息界以后逐步的把数据要完全免费的开放出来。在此基础上构建很多专题方面的内容。</p> <p> 智慧城市政务数据中心应该有更丰富的地理信息,要构建各种地理专题信息,而非是专业的地理信息。包括三维、地形、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三维实景。</p> <p>三维数据方面要做到地上、地下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整个城市数据中信海应该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像社会经济、人口、比人信息,这些必须地理化,跟地理数据充分关联起来。包括像一些自然方面的环境信息、气象、水利、环保方面资源信息也要把它纳进来。在这些基础</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