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391回复:0
汽车智能化成卖点 手机或车联网是个问题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革命,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作为这股趋势下的特定产物,特力马(Telematics)正在颠覆汽车的传统定义。
<p> 高科技、互联空间、移动数字化……当汽车与科技越来越多地连结在一起,汽车独有的“孤岛”属性也正在被改写。</p> <p> 毫无疑问,智能化已经成为车企卖车的新卖点。几乎每一款新车上市都标榜自己的技术先进,但许多仍停留在“导航”这一功能。事实上,与汽车相关的高科技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在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时代,车载系统的必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同,一个好的车载系统的标准,谁说了算?</p> <p> 9月28日,上汽荣威350车型所搭载的“车联网系统”—inkaNet 3.0在上海发布。这是inkaNet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的第三次升级。“我们有四年的经验,通过四年找到很多的消费者,通过消费者反馈找到哪些地方体验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根据他们的体验建议更新上汽inkaNet3.0系统。”上汽乘用车公司产品规划部高级经理范方树在接受媒体群访时如是说。</p> <p>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晚上,奔驰全新S级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艺术中心进行中国地区的首秀,其着重凸现的亦是“智能”二字。奔驰称,这款配备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能观察、会思考、可介入”,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半自动驾驶。</p> <p> 实际上,瞄准中国车联网市场并意图从中分得一杯羹的汽车制造商并不止上汽和奔驰两家。包括宝马、奥迪、通用、丰田、日产、福特等跨国车企和一汽、比亚迪、华泰、吉利、纳智捷等自主品牌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均纷纷产出智能车载系统,科技智能性被视作差异点甚至核心卖点。</p> <p> 今年5月,易观智库发布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规划将达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p> <p>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二者的融合使得中国天然成为一块肥沃的车联网土壤。”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p> <p> 在海外,车联网的概念大多数时候被另外一个专有名词—特力马(Telematics)所替代。按照特力马的两个发展方向,安全是初衷,娱乐则是趋势。同时掌控两者是汽车制造商在研发其车载系统时的最终目标,更是他们瓜分车联网这块未来大蛋糕的重要筹码。</p> <h3><strong> 打破孤岛</strong></h3> <p> “(汽车)是一些奇怪的孤岛,使无车代步的行人产生没有朋友、被人肢解的感觉。”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麦克·卢汉曾如此形容道。</p> <p> 不过,这些移动的“信息孤岛”正在被蓬勃发展的IT和互联网技术一步步瓦解。</p> <p> 在这个瓦解的过程中,正当汽车制造商们寄望自身的车载系统以消除汽车内外的信息屏障之时,智能手机却半路杀出,凭借应用软件更新及时和使用免费的优势迅速成为导航和车内娱乐的新选择。</p> <p> 智能手机来势汹汹,首当其冲的,便是车载导航系统。</p> <p> 据市场咨询研究机构J.D. Power ; Associates调查,2012年车主对汽车导航系统的满意度下降。有47%的车主表示,他们会在行驶中使用手机地图导航应用,较2011年增长了10%。此外,已经安装导航系统的车主中有46%表示,如果可以在仪表盘上使用手机地图应用,他们就不会再购买车载导航系统。</p> <p> “如果您可以选择是购买昂贵的车载导航系统还是在手机上免费下载一个应用程序,您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Waze美国区经理Di-Ann Eisnor的说法恰恰是众多消费者在考虑是否购买车载系统时的主要权衡点。由以色列的Waze Mobile开发的Waze是一个基于GPS的导航移动软件应用程序,其利用turn-by-turn导航以及用户提交的出行时间来提供更好的行车路线,目前其用户已遍及全球约190个国家。</p> <p> 导航之外,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消费者希望在车内享受的生活显然还有更多。</p> <p>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G甚至4G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它们已经成为了人们,尤其是80后和90后消费者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个生长在数字时代的消费者群体,对汽车有着与以前不同的需求,包括他们对互联网生活方式的依赖,以及随时随地接入全球社交网络的需求。</p> <p>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80后和90后消费者的比例相加将达到41%左右;而到2015年,这些消费者的比例相加将达到58%左右,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p>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