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942回复:0
看GIS软件市场格局 谈商业模式之“法”
<img alt="\" src="http://miit.ccidnet.com/upload_images/2012/11/26/20121127180923909.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416px"/><br/> <strong>快速增长下的GIS软件市场</strong><p>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我国GIS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2011年则突破1500亿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公开表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于2020年将达到万亿规模,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p><p>
随着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根据CCID的报告,未来几年,GIS基础平台软件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2011年达约6.5亿元;GIS技术开 发服务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9%左右,2011年达约75亿元, 由于GIS应用行业的不断增多以及各行业应用差异较大,GIS应用平台软件将成为我国GIS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领域,预计其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 30%以上,2011年达到约11亿元。</p><p> 巨大的市场前景让从事中下游GIS软件开发的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利润成长空间。</p><p> <strong>中游市场三足鼎立,下游企业项目细分众多</strong></p><p> 目前在中游市场上,开发和销售GIS基础平台软件厂商主要有ESRI(中国)、超图软件以及中地数码等企业。2008 年占据中国GIS 基础平台软件市场份额前三名的企业分别是美国ESRI、超图软件和武汉中地。2011年该产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几乎被三家独揽,其中超图软件与ESRI占 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这三家企业之间各具特点,从而形成了独有的竞争力。</p><p> 像ESRI(中国)是美国ESRI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随着美国ESRI企业发展成熟、业务全面、软件性能良好,虽然产品价格较贵,但其在中国的GIS基础平台软件市场几乎占据大半江山。</p><p> 超图软件以平台开发为主要业务。除了向客户提供二次开发的平台,底层应用的通用平台软件以外,还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以及行业上的深入应用。</p><p> 中地数码是业内发展较早的企业,以中国地质大学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开发、应用和服务的GIS平台及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p><p> 另外,下游的行业应用类软件开发商也可以自行研发专业领域的基础平台,但此类平台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应用在中小型项目及具体的细分行业项目中。此类开 发商包含吉奥、地拓、苍穹等。地拓公司关注水利、水土保持,数字政通公司关注城市管理领域,地林伟业关注林业,苍穹公司关注国土等等。</p><p> 无论是处在中游还是下游位置的企业,在行业中都各有优劣势。在中游领域,像Esri专注于做基础平台的研发,对于涉及到具体行业的二次开发则经验甚少;超 图软件两者均有所涉及,但在二次开发项目中仍然有不擅长的领域;中地数码则只主要负责开发与国土相关的专业平台,针对性强。而到了下游领域,企业通过中游 领域购买到GIS平台的二次开发权以及数据,专为国土、水利、电力、油气等行业开发专用的GIS平台,但是通过向上游企业购买平台,必定会增加开发成本。</p><p> 总体来看,我们能够看到中游GIS软件厂商非常希望进入到二次开发中来,这样便会对下游厂商形成很大的竞争,但是下游企业拥有非常丰富的解决方案经验, 对中游企业来说,轻易地赶超也是不太可能的。这样的局面最终促使行业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因此,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探索新的商业前景,是企业与竞 争对手之间拉开距离的唯一途径。</p><p> <strong>寻求商业模式有“法”可循</strong></p><p> 在中国的目前商业环境 中,中下游的GIS软件企业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企业用户和个人不愿意为软件的使用支付相应的费用。虽然中国已经制定大量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 规,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文化已有较大改善,但盗版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就算是不用盗版的企业,特别是在面对中国的消费习惯中,很多时候倾向于为解燃眉 之急的一锤子买卖。因为迫切现实需要,可以接受初装的费用,但是很多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为产品升级而继续付费。面对这些问题,行业急需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变。 一般来讲,GIS软件企业需要对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进行必要性的调整,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p><p> 首先,与其一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压盗版,在中国目前的执法环境和消费文化中,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形成规模效应,来降低平台软件的费用,降低使用盗版的动力。</p><p> 第二,考虑到模仿者会越来越多,企业首先应对自身定位明确、精准,把基础软件做好,加强定制化软件的研发,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缩短单款产品的时间尺度,令模仿者疲于追赶。</p><p> 第三是推动软件的硬化。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用户难以为一张光盘支付高额费用的消费心理,改变产品形态,采取软件逐步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对此,可以和终端制造企业进行战略结合,或者收购下游制造企业,甚至是逐步介入到下游硬件制造领域,实现软硬件一起化。</p><p> 第四,在中国市场上,很多时候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完全在于技术、产品,有时也在于市场关系、产业关系、产业了解。企业不可能在所有行业都有非常强劲的人脉关系,所以首先应该加强关注有很强产业资源、行业积淀的领域。</p><p> 第五,企业有必要转变推销软件产品为重视提供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技术积淀和团队建设,形成强大的服务后台为用户提供持续的后续服务。</p><p> 所以,对于中下游企业来说,力求把软件性能做专做精,对于高门槛高技术的产品,应该加强它的优势,提升产品的利润增长点,而对于低门槛低技术或者企业不专精的产品,则不应以营利为目的,应当注重培养市场,逐步提高和进步。</p><p> <strong>迎合时代变化做出新突破</strong></p><p>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发生重大变化,虽然空间要素在短期可以看作是不变的,但是展现方式发生巨变,例如地图的呈现方向不断变化,整个地 理信息产业的外延和内涵都在变化。在1992年,地理信息的基础性软件还是以制图软件为主,之后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企业造模,逐步走向管理、服务、甚至是通 过智能终端的控制。现在,通过网络在线服务、云平台服务、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以及北斗产业巨大推动下,GIS软件企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有待 于企业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价值,迎合科技的潮流,推出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GIS应用。</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