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584回复:11
《时代》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9日报道,《时代》评选出了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最古老的原始人类骨骼化石“艾迪”名列榜首;本年度备受关注的“月球发
现有水”、“人类表观基因组破解”,甚至12月份刚公布的“类日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类行星” 均跻身榜内;而去年就曾入围的科学项目——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因重启对撞再次榜上有名。<br><strong><font color="#0000ff"> 1.“艾迪”,最古老的人类祖先</font></strong></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71062.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最古老人类祖先“艾迪”</font></p><p> 这具被命名为“艾迪”(Ardi)的女性骨骼将改写人类进化历史——她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直立行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p><p> 1992 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地区出土的36具骨骼中发现一种名为“拉密达地猿”的前人类物种,其中一具就是“艾迪”,不过当时她还是100多个化石碎片。经 过长达17年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蒂姆·怀特领导的小组于今年10月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相关论文,公布了“艾迪”各方面数据,发现其生活在 距今约440万年前的森林地区,但具备靠两足行走的能力;尽管按理论她应是人类与黑猩猩最后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但她并不与黑猩猩类似,这些发现已经令专 家们重新修订人类谱系。</p> |
|
|
|
1楼#
发布于:2009-12-31 15:55
科学的前进就是这样的飞速和不可思议。
|
|
|
|
2楼#
发布于:2009-12-28 15:05
科技真的很强
|
|
|
|
3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1
<strong><font color="#0000ff">10. 类日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类行星</font></strong><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96772.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类日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类行星</font></p><br> 包
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等在内的科研团队12月发表公报,声称他们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颗绕类日恒星轨道运行的类行星天体照片:在 太阳系外类日恒星GJ 758附近,有一颗围绕该恒星运行的神秘“伴侣星”,代号为GJ 758 B。母星质量和温度与我们的太阳相当,“伴侣星”更类似于太阳系行星。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480万亿公里,大约相当于50光年。目前“伴侣星”真实 身份估计可能是个巨大行星或轻量级褐矮星,但无论该类行星是什么,人们能够发现一颗温度如此之低、质量如此之小的天体与一颗恒星构成与我们太阳系类似的系 统,都足够让天文界兴奋了。</p> |
|
|
|
4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0
<br><strong><font color="#0000ff">9. 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重启并完成首次对撞</font></strong></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91661.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重启并完成首次对撞</font></p><p> 希
格斯玻色子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质量之源,而寻获它甚至证明超对称性理论的希望都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身上。11月20日,多灾多难的LHC重新 启动;3天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首次成功地让两束质子束流在LHC内同时运行并进行了质子对撞,虽然质子少到不会出现新的物理现象,但正式迈出 了这项巨大工程的第一步。截至12月1日,LHC内的两束质子流都被加速到了1.18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p> |
|
|
|
5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0
<strong><font color="#0000ff">8. 远距传物</font></strong><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91806.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远距传物</font></p><br> 在
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人们通过传送器可以实现瞬间传送。如今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了“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成功地实现了从 一个原子到1米外的一个容器里的另一个原子的量子隐形传输。尽管在实验中是一个原子转变成另一个原子,由第二个原子扮演起第一个原子的角色,与“原物传 送”的概念不同,但原子对原子的传输却对于研制超密超快的计算机仍具有重大意义。</p> |
|
|
|
6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0
<strong><font color="#0000ff">7. 证明“基本引理”</font></strong><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83312.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证明“基本引理”</font></p><br> 1979
年,美国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兹将数学中的两大分支数论和群论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推测和分析,发现了与涉及整数的公式有关的不可思议的对称性并以此提 出“朗兰兹纲领”,而证明“基本引理”将是证明这项假设的合理跳板。就职于巴黎第十一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越南数学家吴宝珠(音)在过去5年中一直 试图用公式表述有关基本引理的精巧证法,终于在2009年证明了其正确性。这项难度极高的工作,数学界整整历时30年才得以完成。 <br></p> |
|
|
|
7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0
<strong><font color="#0000ff"> 6. 撞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font></strong><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81370.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撞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font></p><br> 美
国东部时间10月9日上午,美国宇航局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南极,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此行意图揭晓“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谜 团,并为日后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作准备。11月1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科学家对LCROSS探测器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 球南极永久阴影带里存在水冰,而这次撞击至少撞出了95升水。这一足以载入人类宇宙探索史的里程碑式发现,使月球这个前一阵被人类忽视的邻居,重新露出其 神秘的一面。</p> |
|
|
|
8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0
<br><strong><font color="#0000ff">5. 陆地上培育出金枪鱼</font></strong></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86783.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陆地上培育出金枪鱼</font></p><p> 金
枪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大多数栖息在100米到400米水深的海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培育具有较高迁徙性的南方蓝鳍金枪鱼的可能性已经骤降了 90%。但在澳大利亚的净海金枪鱼公司,南方蓝鳍金枪鱼现在正在产卵并且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而它们的鱼肉可用于制作美味的生鱼片。将挑剔的南方蓝鳍金枪 鱼圈到陆地上的水池中进行繁殖,净海公司实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将引领出金枪鱼水产业美好的未来。</p> |
|
|
|
9楼#
发布于:2009-12-11 12:50
<strong><font color="#0000ff">4. 能做科研的机器人</font></strong><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zuiboke.cn/upload/2009/12/200912111215571763.jpg" alt="" border="0"></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face="仿宋_GB2312">能做科研的机器人</font></p><br> 将
约12个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扮演的角色一一确定出来,可能只是科研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但如果上演这一动作的并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个机器人,便是人类科技的一项 重大突破了。机器人因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一直参与到各种实验中。但威尔士阿贝里斯特威兹大学设计的机器人亚当是第一个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情况下完成从假 设到实验再到重新形成假设这一过程的机器人,展示出人工智能几乎拥有无限的科研潜力。4月,亚当不借助人类智慧进行实验的情况刊登在《科学》杂志上。</p>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