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007回复:0
“数字威海”从梦想走向现实
初来威海的投资者,只要轻点鼠标,一个立体的威海随即呈现在眼前,从中可以了解威海的经济与文化、教育、卫生等的发展水平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务水平,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城区若发生火灾,消防指挥只需打开电脑就能指挥若定;如果想要购房,在网上就能详细查看楼盘的周边环境……这是“数字威海”将给我们带来的崭新工作场景和时尚生活。
10月11日,我市建成区61.5平方公里的地域———环翠区(含刘公岛)、高技区和经技区,以三维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标志着“数字威海”露出了“冰山一角”。 建设“数字威海”是威海城市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数字城市”就是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可以说,“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我市在调研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于去年年底提出了建设“数字威海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目标,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局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该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项目交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接受委托后,历经10个月的工作,顺利完成了项目的既定目标。 建设“数字威海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意义何在?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林宗坚说,当前,全球“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国内许多省份与城市正在积极规划、设计、启动或施建“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其中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城市中其他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专题信息集成共享的平台,自身也是政府决策与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技术资料。目前,研建的平台或框架多为二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然而,客观世界是三维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在二维空间中“精打细算”,不仅要考虑平面的位置,也要考虑三维的高度信息,如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房间的日照分析等。囿于建模效率、海量数据管理等问题的困扰,局部范围三维框架构建比较普遍,鲜见几十平方公里市域范围的三维空间构建工程。 负责“数字威海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项目验收的专家组认为,这一项目建立了威海市建成区60多平方公里的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为“数字威海”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规模化生产、经济实用和建成速度方面居国内之先。该项目为“数字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构建提供了集成性很高的技术体系。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创新性强,为解决“数字城市”建设中精细三维数据获取、海量数据组织、大场景高效显示浏览等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该项目建立的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可为城市规划、国土管理、人口户籍管理和政府决策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平台,也为专业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家组建议:项目组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具体应用部门的联系,拓展框架应用范围并加以推广。 专家们指出,“数字威海”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投入、大制作,在技术上需要攻克和完成的项目还很多,诸如覆盖全市的多尺度、海量的、动态的基础地理信息;威海区域内的大、中、小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还包括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率的航天遥感影像、航空影像……这一切将是国民经济建设及各部门专业信息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难关和资金需求都很大。 威海的美好未来离不开“数字化”,希望的“数字”将承载威海美好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的“数字威海”必将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惊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