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019回复:0
國土規劃與土地區位之研究
<P><a href="http://www.gcc.ntu.edu.tw/nsc2002/C8/t-EPA00.doc" target="_blank" >http://www.gcc.ntu.edu.tw/nsc2002/C8/t-EPA00.doc</A></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 >總計畫:以台北都會區為例</B><B >(I)<p></p></B></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計畫總主持人:孫志鴻 教授<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子計畫主持人:林峰田 教授、林建元 教授、李培芬 教授<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計畫編號:NSC 90-2621-Z-002-020<p></p></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總計畫研究人員:李萬凱、薛名凱、張宏嘉<p></p></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聯絡方式: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p></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 >計畫摘要</B><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國土規劃過程中需納入環境負荷力的考量已廣泛地受到規劃界的重視,然而如何有效的評估環境負荷力以及各種發展方案對環境的衝擊,仍是國土規劃上極大的挑戰。針對規劃界的此一需求,近年來國外學術界開始發展新一代的都市發展模式,能整合都市發展與環境衝擊之交互關係,成為國土規劃上極重要的決策支援工具。<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國內曾於五年前開始嘗試發展本土的都市發展模式,但只進行了可行性研究,並未持續發展出模式。本研究計劃擬結合國外發展都市模式的經驗與成果,引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UrbanSim模式,該模式採開放程式碼的政策,希望學界的研究成果能充分交流,加速都市模式發展速度。本計劃擬引進此一模式,第一年進行模式功能的評估並提出本土化之修正建議,第二年修正UrbanSim模式成為本土化的都市發展預測模式,並對模式進行驗證與校正。第三年將此一本土化之模式發展成為國土規劃決策支援系統,提供規劃者進行各種發展方案之模擬評估,能兼顧都市發展與生態平衡之雙重考量。<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本計劃擬以淡水河流域作為研究區域,並以台北都會區作為都市模式之預測區域。本計劃採整合行計劃方式,結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態領域之學者,共同發展本土化之都市發展模式。<p></p></FONT></FONT></P> <P ><A><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關鍵詞:</FONT></B></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都市發展模式、國土規劃、土地利用模擬模式</FONT><p></p></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