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57回复:1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发展历史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1980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大会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倡议下 详细>> 二、实验室机构组成 实验室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扩大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外GIS研究的中心,形成一个"小中心大网络"的研究基地。1989年实验室被接纳为国家遥感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部,旨在推动和协调国内GIS研究与发展;1994年与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联合成立了中国Arc/Info咨询与培训中心,旨在推动GIS技术研究与应用;1996年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北方GIS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海洋GIS、三维GIS及空间信息可视化等前沿技术的探讨; 详细>> 三、实验室领导组织体系 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学术发展方向,审核各项研究计划,指导博士研究生;全面监督实验室各项工作,定期考核研究进展,评审科研成果。 实验室主任由正副主任组成,负责实施和管理实验室各项研究活动,提出科学研究计划,促进科研合作项目的形成,推动学科交叉,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形成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四、队伍建设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只有15年历史,年长的科学家开拓了这一方向,而它的发展则是青年一代的使命。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以期造就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的研究群体。 详细>> 五、学科计划 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运行,集中有限的人力、资金与其它资源,在有限的目标范围内,形成学科发展的优势。实验室推动和执行三项科学发展计划,包括LreisData、LreisTech和LreisFinding,旨在建设可靠的数据库、发展新技术、形成理论创新体系。 详细>> 六、主要学术活动 "北京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IWGIS, Beijing)是实验室一项重要的定期国际学术会议,每三年召开一届,第6届将于2003年召开。这是国际上最早的GIS专业性国际会议之一。 详细>> 七、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 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以SGI Origin 2000和Sun Enterprise-250为服务器、连接17台桌面Unix工作台的SGI和Sun工作站系统,和以HP 6000R与HP LH6000为服务器、连接80台高档微机的微机系统,并由Bay Accelar 1200交换机构成了高效局域网,通过网络连接了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绘图仪、打印机等外设,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局域网络系统。实现了大容量存储与传输、快速计算及图形图像处理。 详细>> |
|
|
1楼#
发布于:2004-05-24 16:00
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