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互联网有一定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到一定程度后,交易及生产效率提升后的自然结果。以网上B2C 交易为例,其占比已到10%左右,但仍然有90%的信息未能互联网化,传统互联网具有一定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互联网数据的颗粒度还比较粗,如个人征信、阿里巴巴的数据结构都是从订单维度出发,缺少从个人维度和地理维度进行归结。
地网重塑社会生态,提升资源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飞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计算设备的普及,大量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不断产生,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使我们以非常高的时效性来对人类行为进行观测,并从全新的视角识别地理位置上的人类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重塑传统的物流、销售、生产和设计过程,从而使社会资源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最终,拥有地理信息数据的厂商将与上游的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互联网厂商、征信企业、安全企业等进行整合,搭建起一个超级平台。
地网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
地网信息化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维度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可以颠覆整个传统生产、销售、物流环节。保守地估计,地网信息化带来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节约服务业总成本的20%,我们预计到2020 年,地网信息化存在4000 亿左右市场空间。
地网信息化的关键是大数据能力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基于地理的数据,当这些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是这其中的关键。
现代技术积累了海量的各类型基于地理的数据,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难点很多,我们发现,云计算技术所具备的特征正好可以有效解决地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起地理云数据中心将成为地网信息化的基础。
地网信息化可节约服务业成本达4000 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14 年我国GDP 总值达6.36 万亿元,同比增长8.24%,服务业GDP 占比48.19%,其中与日常消费相关的服务业,选取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三个子行业总和,为1.02 万亿,占中国总GDP的比例达16.05%。国资委数据显示,2013 年社会服务业全行业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比率为92.5%。
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增速7%目标,假定7%作为未来GDP 发展增速,而日常消费相关服务业占GDP 比例和社会服务业全行业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比率近年来稳定在16%和90%左右,可以大致推算,到2020 年,与日常消费相关的服务业总成本将可达2.5 万亿。
地网信息化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维度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可以颠覆整个传统生产、销售、物流环节。我们保守地估计,地网信息化带来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节约服务业总成本的20%,结合上面的推算,我们预计到2020 年,地网信息化存在4000 亿左右市场空间。
地网信息化累积的数据库包含了地理信息、购买频次等表象条目,同时隐含了用户购物习惯、品类协同效应、消费潜力等深层价值,企业通过对消费大数据的追踪、分析和挖掘,可以精确地了解客户需求,改进生产和销售计划,甚至创造新的产业模式和新的业态,实现消费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参考麦肯锡调查报告,零售商使用大数据可以增加营业毛利超过60%,参加麦肯锡调研的大部分零售商接触大数据还不到3 年时间。由于大数据的商业效用依赖其规模化程度,伴随着数据库的完善和云计算、商业智能等技术突破,大数据的应用可能存在革命式的飞跃,各子行业会催生专业的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带给企业毛利更大的提升空间。
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2014-2017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预测》中指出,2014 年我国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接近30%,预计2016 年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 亿人民币。其数据显示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速近几年高速增长态势不减,且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占比将趋近1:1。
综合上述信息,考虑到我国目前一些基础设施仍在建设或者刚投入使用,并且我国大数据商业化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增速快,我们保守认为,通过地网信息化获得的消费数据对应的商用市场规模未来达到1000 亿级别是大概率事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GIS帝国网站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