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mei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4-11-09
  • 发帖数0
  • QQ
  • 铜币-257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阅读:406回复:0

未来城市是啥样?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10-08 12:42
  在城市设计者脑海里,未来之城,将是人们的个性化居所。
<p>  &ldquo;就像是很多个平行世界,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生活,每个人看见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城市。&rdquo;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2013国际研讨会的荷兰艺术家桑德.温霍夫告诉记者。</p>
<p>  在温霍夫的设计中,人们拿着自己的智能手机对着不同的城市空间,就可以看到虚拟的艺术展览或者当地的各类信息。在城市居住者的手机显示屏上,虚拟和现实交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多重嵌套的城市。</p>
<p>  温霍夫说,未来的城市将极端个性化,能够在审美和服务上为每个人提供人性化服务。这个虚幻和现实交叠的城市曾经在两三年前被人提出,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能性,他相信,智能眼镜的普及将扩大和延伸这一梦想。</p>
<p>  他说:&ldquo;虚拟世界不会将人们隔离,而是鼓励人们走上大街,相互交流&rdquo;。</p>
<p>  来自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理查德.古德温和他的搭档罗素.罗维在悉尼城市模型中加入了许多状如外星飞船的&ldquo;寄生建筑&rdquo;,这些寄生建筑或站在大厦楼顶,或扒在大厦腰部的玻璃上。他们为这座未来悉尼之城取名&ldquo;寄生天堂&rdquo;,并为这个模型加入了整套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p>
<p>  &ldquo;如果遇到恐怖袭击、火灾这样的灾害,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为困住的人模拟逃生计划。&rdquo;罗素.罗维说。</p>
<p>  &ldquo;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预见。我们不再需要寻找乌托邦,未来的城市来自我们自己的想法。&rdquo;理查德.古德温说。</p>
<p>  &ldquo;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节奏,城市里的人,他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就形成了这个城市的节奏。就像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心跳的快慢不一样,城市也会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脉搏。&rdquo;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解决方案部高级总监迈克尔.巴蒂科斯说。</p>
<p>  巴蒂科斯致力于将信息可视化应用于寻找城市问题解决之道的过程,他将这个系统命名为&ldquo;地理脉搏&rdquo;。</p>
<p>  巴蒂科斯相信,智慧城市中的&ldquo;智慧&rdquo;的创新首先基于对城市的深度理解。在他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城市具备多个层面,人口、交通、能源等不同的数据在城市中构成不同的网络,这些网络在不同层面构建成一座城市。</p>
<p>  而积极从事中国&ldquo;智慧城市&rdquo;建设的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郭理桥认为,城市的生命线是水、食品安全、交通、能源、信息等,同时,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仅仅包括市政公用设施,还包括吃、住、行、医、教等软性要素。</p>
<p>  所以,将智慧城市局限在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ldquo;并非是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堆积在一起,加上&lsquo;智慧&rsquo;两个字就是智慧城市了。智慧城市核心是城市如何进行智慧化的发展,简单讲就是城市如何智慧化运行,这就是智慧城市。&rdquo;</p>
<p>  郭理桥说,中国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京,正在从&ldquo;造型&rdquo;向&ldquo;运行&rdquo;转型,城市决策者应该在吸引眼球的造型背后,看到城市居民真正的需求。&ldquo;这种运行是一种动态的,各种要素相互支撑的,可持续的运行,使生活在这里的人有一种安全感。&rdquo;</p>
<p>  郭理桥认为,一座城市就是一个生命体。</p>
<p>  人们对城市认知的改变与城市功能的改变是相互带动的。新概念上的城市作为一个&ldquo;生命体&rdquo;,拥有自己的呼吸、心跳和生长方式。</p>
<p>  &ldquo;俯瞰北京,能够看到各个时代留下来的东西,破破烂烂的棚户区,五六层的机关宿舍,上世纪80年代的大板楼,90年代的玻璃石头,它们交叉和重叠,城市才丰富,才有意思。&rdquo;</p>
<p>  他说,&ldquo;城市的发展像乐高积木一样,不是覆盖,而是一层一层的发展,永远没有完结。&rdquo;(新华社专稿 姬少亭 梁赛玉 倪元锦 周舟 李德欣)</p>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