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05回复:1
外电:中国人航天 美俄日密切关注
新华网10月12日消息 外电就我即将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发表评论,认为我将成为新的太空大国,美俄日密切关注。
路透社10日的报道说,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中国将会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举行全民庆祝活动,而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则有可能加紧本国的太空计划。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太空政策分析家马克·惠廷顿说,“一次成功的载人飞行可能促使美国决策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国的太空工作上。中国将展示送人进入低地球轨道的能力,而老化的美国航天飞机至少还将在地面滞留一年。这一事实可能会成为美国政客感到尴尬和担心的原因。” 法新社10日报道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部门的陆军上校马克·斯托克斯的话说,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虽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将使中国成为一个太空领域的竞争者。 日本《朝日新闻》10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将成为太空大国。这篇文章说,欧盟9月宣布,中国将参加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和投资,这是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对抗的计划。美国担心中国同欧盟开发卫星导航系统会削弱自己的优势地位。 文章说,要发射飞船,起码要有三个条件:性能可靠的火箭;完备的维持生命系统;万无一失的卫星回收技术。用于发射“神舟”5号的“长征”号火箭从1966年以后连续26次发射成功,这个记录目前仍在刷新。据说此前中国16次回收卫星。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和日本的H2-A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次数还都只有5次,在回收卫星方面,日本只进行过两次。日本要实现载人飞行,据说需要1.5亿日元的资金。除“弘扬国威”外,对投入的巨额资金和人的生命风险来说,回报太少,所以,也只有中国能向世界太空大国发起挑战。 俄塔社10日报道说,俄罗斯飞行管理中心愿意在国际空间站与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之间组织一次通信联络。管理中心副主任布拉戈夫表示”不存在任何问题”。他说,“中国没有向我们提出这类建议,但是宇航员们能够在轨道上互致问候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俄罗斯人马连琴科和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华裔宇航员爱德华·卢从4月起就在国际空间站工作。(完)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
|
|
1楼#
发布于:2003-10-13 10:59
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