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531回复:3
地质研究:“女娲补天”源自陨石雨?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ff0080 size=5>地质研究:“女娲补天”源自陨石雨?</FONT></B></DIV>
<CENTER> <TABLE width="100%"> <TR> <TD></TD></TR></TABLE></CENTER> <DIV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P> 燕赵晚报讯(记者黄蓥)女娲补天的美丽神话在中国流 传了几千年,这个古老的传说究竟是杜撰还是确有原型?近 日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提出,女娲补天的 故事实际上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昨日,王若柏研 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正是近几年在河北白洋淀一带 的地质研究使他得出了这个认识。 <P> 现年59岁的王若柏,长期从事地震地质,地壳形变的研 究工作。早在1997年王若柏等在研究白洋淀流域区的历史地 貌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向西偏北的方 向延伸,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 —碟形洼地及其群体。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地貌现象,只是 由于在这一地区使用了地理学系统(GIS)的方法,研究历史 地貌时才得以被揭示和发现。 <P> 2000年以后,王若柏等人利用航空照片和近百年前出版 的地图等,并使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将现代地形和人工地物层 层剥去。同时将这种洼地的复原图与形成年代相近的国内外 其他地区的陨石撞击坑进行对比后发现,白洋淀地区碟形洼 地和其群体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留下的遗迹: “初步推测,这次撞击发生的地域非常广,从晋北一直到冀 中,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湾附近。发生的时间大概在距今 4000年至5000年间。可以想像一下,一颗小型彗星进入地球 轨道,进入大气层爆炸后落入从晋北到冀中的广大地区,形 成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将平原地区砸出了大量的撞击坑,多 个较大的撞击坑群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人类的改造,最终形 成了白洋淀,较小的则形成积水洼地,逐渐成为人类居住地。” <P> 与此同时,平时就涉猎广泛的王若柏发现,近年考古学 已有明确的证据,女娲补天的遗迹主要存在于山西、河北一 带。这些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于他提出的撞击区的南 部和西部附近。再分析补天的故事内容,和一次规模巨大的 天外来物(陨石雨)的撞击事件极相似。尤其是最早记载 “女娲补天”的《淮南子》等古籍中的描述,几乎是对一次 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的精确描述。 <P> 另外,白洋淀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留下了一个古文化 的空缺区,这一点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陨石雨影响巨大的灾 害。王若柏介绍说,白洋淀地区应该是十分适合远古人类生 存和繁衍的地区,但“不论是新石器时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 时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在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无聚 落的地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巨大的灾害造成的地理环境 恶化,影响了人类选择定居地,也给河北平原的文化发展造 成了巨变。这次灾害很有可能就是距今4000年至5000年间的 那场陨石雨。另外,这一时期也是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 领域十分重视的全新世(距今一万年以来的地质时代)“小 冰期”时期,这是人类文明历史前影响最大的一次降温事件, 因此这是一个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命题。 <P> 据记者了解,王若柏的研究成果提出后,已经在国内外 引起强烈反响,赞同者固然很多,提出异议者也有不少。对 此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申请专项基金,进一步对白洋淀一 带的撞击坑进行调查和研究,争取找到实物证据:“如果我 的研究能对河北文史研究提供参考,我也非常高兴。我也很 希望与河北有关方面合作研究这一问题。”</FONT></P></DIV> |
|
|
|
1楼#
发布于:2004-07-24 21:28
我支持!!!
|
|
|
2楼#
发布于:2004-08-09 21:00
什么啊?
|
|
|
3楼#
发布于:2004-08-10 12:44
<P>呵呵</P><P> 这个我好象在新浪看过</P>
|
|